🤔如何避免精神病及擁有精神健康?

如何避免精神病及擁有精神健康? 雖然大部份的精神病都有遺傳的因素,但我們仍有很多方法去促進精神健康和減低患病風險。這些方法都容易明白,但亦容易被忽略。 維持身體健康,精神健康與身體健康是互相影響。健康飲食、充足睡眠、經常運動會為你帶來身體和精神健康。 經常運動,運動能有效地減低精神壓力。大部分精神病是由精神壓力所引發的。 保持與人接觸,與人分享快樂及分擔憂愁。 培養嗜好、學習新事物,維持身心活躍 培養正向思維,我們不能控制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但我們可以選擇看每件事物的角度。有證據顯示,「正向心理學」可以促進精神健康。 學習壓力處理 如有精神健康問題,及早尋求協助,因為絕大部分的精神病,現在都有有效的治療,大部分病人都可以康復。 永遠不接觸毒品,不濫用酒精。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為什麼精神病「好番」後還要食藥呢?

為什麼精神病「好番」後還要食藥呢? 在精神病復原概念中,很多人誤解「藥物治療」的角色。這個誤解很普遍,原因可能是在很多其他疾病之中,例如肺炎,病人應該繼續治療直至病菌被消除,當病菌已被消除時,病人便應停止服食抗生素。停止服藥似乎成了肺炎康復的指標。 對於精神病患,很多時即使病徵完全消退,病人重拾狀態去應付工作及生活,但精神科醫生會建議繼續藥物治療一段時間 (維期數月甚至數年) 。為什麼「好番」還要食藥呢?原因是即使同一藥物,在治療中不同階段的角色都不同,在病徵已醫好後,藥物的角色便為了鞏固康復。事實上,利用持續的藥物治療去鞏固復原,並非精神科治療獨有。例如,一些癌症即使屬於早期,在手術治療後,醫生亦會讓病人持續服食藥物以鞏固復原,減低病發風險。 大部分精神病是由壓力而引起的腦部損傷所造成。精神科藥物能促進腦部受損部位的修復,糾正腦部化學物質的失衡。當隨著大腦受損部位功能恢復,病徵便會消退。但由遺傳因子在腦部某些部位所引起的脆弱性仍然存在,再加上,導致上次病發的壓力來源很多時會重現,這兩個因素均構成病發的風險。所以,持續的藥物治療提供了一份保護,鞏固復原,大大減低病發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上,我們很多時都會採取一些保護措施,以維持健康及防止再一次生病,例如一些人比較容易曬傷,所以每之戶外活動時,都會搽防曬用品。又例如一些人容易着涼,所以每次進入商場或戲院都會加穿一件外套。這道理就和採用藥物治療來防止病發一樣。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在精神病中,什麼是康復?

在精神病中,什麼是康復? 在精神病中,康復是指患者重拾對自己生命的控制權,以及在學業、工作、人際關係上,擁有社會上一般人所應有的機會及角色。要達到這些目標,很需要將由大腦功能障礙而產生的各種病徵糾正,在這一方面,精神科藥物是尤其重要。隨著病徵得到妥善處理,復康訓練以及親友的支持便能幫助患者重拾他在家庭、朋友、及工作間的角色。 康復的進程好比跑一程馬拉松,患者親身跑向康復的目標。身旁的人,包括家人、朋友及醫護人員,提供精神支持、專業意見及有用的工具 (例如藥物治療),以增加患者的力量以跑到目標。歸根究底都是病人自己接納他人意見,採用提供的工具,親身參與各種治療有關的活動,把自己帶向康復的目標。 康復進程就如一場馬拉松般需要很多的勇氣和毅力,而心存希望是最重要的原動力。事實上,的確有足夠的客觀理據去支持這份希望,因為醫學的進步令治療越來越有效。 家人和朋友如何在患者康復進程中提供支持呢?親友愛護患者,替患者感到難過,衷心希望患者康復。但很多時,親友忽略了一些細節,結果未能將關心轉化為一些真正能幫助患者康復的行動。首先,我們很容易忽略了患者在其它方面的長處,例如性格上為他人設想、尊敬長輩;在藝術、體育或烹飪的才能。另外,當親友鼓勵患者接受治療時,患者可能會感到尷尬或羞恥。親友可能不自覺地用了一些錯誤的方法,例如當患者有一些不恰當的舉止,母親基於愛錫患者,着緊患者的生活,可能會責罵他。但當這些不恰當的表現是由於腦部功能障礙,責罵根本沒有療效。 親友應多留意患者的長處,並鼓勵患者發揮。即使只是做好一份嗜好,都已能提升一個人的自信。當親友提醒或建議患者服藥及接受其它治療,必要顧及患者的感受。親友試想想假若自己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問一問自己有什麼說話是自己不想聽到,即可大約知道與患者溝通時要注意的地方。親友應多聆聽患者,引導患者講出他認為對自己有益的做法。相對於別人對患者的規勸,患者往往較容易實行由自己親口說出的事。 在精神病中,康復是指患者重拾對自己生命的控制權,以及在教育、工作、人際關係上,擁有社會上一般人所應有的機會。要達到這些目標,很需要將由大腦功能障礙而產生的各種病徵糾正,在這一方面,精神科藥物是尤其重要。隨著病徵得到妥善處理,復康訓練以及親友的支持便能幫助患者重拾他在家庭、朋友、及工作間的角色。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如何「靠自己、靠意志」去克服精神病?

如何「靠自己、靠意志」去克服精神病? 一些精神病患者,即使已感受到精神病病徵所帶來的痛苦,他們仍拒絕治療。其中一個原因是源於對「靠自己、靠意志」這句說話的曲解。例如:1) 接受治療等同於依賴藥物,2) 拒絕治療是靠自己的表現,3) 一個人只可以在「選擇治療」和「選擇靠自己」之間二選其一。 事實上,所有疾病的康復都是靠病人自己;病人須自己選擇求醫、服食醫生處方的藥物或參與其他治療,以及依吩咐改變生活習慣。醫護人員提供的治療,作用有如一件工具,病人拾起這件工具,促進身體受損部份的復原。在精神病中,精神科藥物有如一對鞋,患者穿上它,踏上康復之路。藥物並不是一輛代步的交通工具,所以它不能直接運載你到康復的終點站。由此可見,接受精神科治療需要很多勇氣及毅力,因為治療每每需要患者有恆心地服藥、覆診、改變生活習慣、及改變固有的思想行為模式。所以,接受精神科治療就好像一位頂級的運動員根據教練的建議接受訓練,持之以久。這絕對是「靠自己、靠意志」。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如何克服對精神病逃避的態度?

如何克服對精神病逃避的態度? 由於社會對精神病的歧視和誤解,面對精神病比面對身體的其他疾病更困難。歧視令患者不願意求診及接受治療,但及早求診及完成治療,正是對抗精神病兩個最重要的步驟。踏出這兩步需要很多勇氣,很多不願求診或未能完成治療的病人,其實很多都感受到精神病病徵所帶來的痛苦。患者如何面對精神病呢? 親友如何鼓勵患者去接受治療呢? 兩個成功的關鍵是: 認識和態度。 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對健康的概念,即是相信什麼是對健康有益及有害,什麼可以治療或預防疾病。一個人對健康的信念很受傳統文化習俗影響,例如在健康飲食習慣方面,香港人比外國的人較受傳統中醫影響,所以在生病時會更注重「戒口」,如傷風感冒時避免進食生冷食品。隨著科學知識不斷發現更多有關健康的真相,很多基於傳統的健康概念被發現為謬誤,尤其是有關於人體大腦方面,因為在一、兩百年前,絕大部分腦部的生理構造仍是一個「謎」。 一直以來,有很多關於精神病的錯誤猜想,例如,精神病都是假扮出來的、精神病人是咎由自取的、精神病反映懦弱的性格、或精神病是無法醫治的。事實上,精神病是由於腦部不同部位受損所造成的,而有各種治療可以幫助腦部的復原。 在態度方面,人面對難以處理的問題時,有時都會採取「否定」的態度,雖然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的確不是解決問題的良好態度。你曾否試過面對困難時 (例如和伴侶有感情問題),採取「否定」的態度,例如扮作若無其事,總是擱置和伴侶理性討論問題的所在?雖然患者已被病徵折磨了一段時間,但他對精神病的恐懼,以及一系列「災難化」的想法(例如,無藥可醫,妻離子散,終身被困精神病院等)令他不能踏出求醫的一步。他可能會告訴自己,只要一日沒有求診,沒有被醫生確診有精神病,自己仍然是精神沒有問題。情況就有如一些人雖然明顯肥胖,以及生活習慣不健康,但堅拒接受身體檢查,因為他們相信只要一日不驗身,沒有被確診有糖尿病或膽固醇高,自己仍然是「健康」,可以繼續現在的飲食習慣。要克服否定及逃避的態度,患者應該告訴自己:「絕大部分的精神病都可以康復」。患者越早接受治療,就越早康復。親友的鼓勵固然重要,但最終都是要靠自己拿出勇氣去求醫。只有克服對問題「否定」及逃避的態度,患者才能求診及接受精神科治療。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如何處理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

如何處理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 藥物副作用是需要注意的。每一種藥物,無論是中藥或是西藥,都會有副作用。而每一種藥物可以出現的副作用可以多達數十種,這反映了副作用的出現是因人而異,常見的副作用 (大約出現多於百分之十的病人) 通常只有幾種,其餘的都不太常見。在精神科藥物方面,近十數年,新一代精神科藥物在減低副作用方面已大大改善。同時,隨著身體慢慢適應藥物,副作用很多時會有所消退,所以醫生可透過調較藥物的份量、更改服藥次數及時間,以減低藥物的副作用。病人向醫生詳細描述服藥後的不適是非常重要的,醫生會判斷這些不適是由於副作用、屬於精神病病徵的一種、還是一種新疾病所引起的。有些時候,副作用是無可避免的,但是醫生會和病人商討,平衡病發的風險及副作用的害處,決定選擇那一種藥物治療。害怕副作用而完全拒絕藥物治療是一種不智的做法,因為即使一種藥物有副作用,醫生永遠有調較藥物份量、「轉藥」、甚至停藥的選擇。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精神科治療如何發揮效用?

精神科治療如何發揮效用? 精神科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透過平衡腦部裡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例如抗思覺失調的藥物,主要是透過調節腦內一種名為「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從而抑制妄想的出現。一些藥物甚至可以促進腦部受損部位的修復,例如抗抑鬱藥一方面加強腦細胞之間「血清素」的傳送,另一方面促進腦部產生一種名為「BDNF」 的腦神經生長因子,從而促進受損的腦部區域康復。 「非藥物治療」包括各種的心理治療及精神科復康訓練。「心理治療」幫助病人改變自己的思想及行為模式,例如在抑鬱症中,認知行為治療是透過一位治療師引導病人,令他嘗試改變現有的負面思考及消極的行為模式,從而改善情緒。 關於心理治療有兩個重要的概念。第一,雖然叫做「心理」治療,但治療的最終效果,是透過改善病人思考及行為模式,達致改善腦細胞的結構及功能,以及減低病人日常的精神壓力,從而促進腦部的復原。第二,接受心理治療與接受手術治療不同的地方是,在接受手術(例如切割腫瘤) 時,病人躺在手術枱上,讓外科醫生將身體裡面不想要的部分切除。相比之下,接受心理治療並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接受心理治療就有如健身一樣,健身教練指導及鼓勵你去完成一系列的訓練。歸根究底,是你自己去出力出汗去舉重和跑步,以去除你不想要的贅肉,令肌肉結實,提高心肺功能。在心理治療中,所有療效都有賴你努力去令自己有新的行為及思考模式,沒有人能代替你的角色。 精神科復康訓練透過安排病人做一份與其能力相符的工作,以維持他對工作的動力以及工作技巧的掌握,並讓患者重拾在日常生活及工作所需要的相處技巧。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精神科醫生如何診斷精神病?

精神科醫生如何診斷精神病?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波動,或者有些極端的想法。如何界定一種情緒或者一個念頭是屬於不正常,甚至是有病? 要抑鬱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抑鬱症呢? 一般而言,一個精神病有兩部份── 一、病徵;二、病徵所引致日常生活功能上的影響或令個人感到困擾。精神科醫生在鑑定每一個病徵時,會考慮其持續性、嚴重性和其他伴隨的症狀。例如,在抑鬱症中,情緒是整天都顯著低落,持續超過兩個星期,並且有其他症狀 (例如疲倦及對事物失去興趣) 。這些病徵影響患者的功能,例如工作能力。最終,鑑定精神是否異常需要醫生的臨床技巧及經驗,所以若懷疑患有精神病,最好是尋求醫生的診斷。 精神科醫生評估病人時,會聆聽病人表述的感受和想法,以及觀察病人的行為。醫生亦會收集病人相關的背景資料及生活情況,以及親友對病者的觀察。醫生會根據一系列國際公認的診斷標準,來鑑定病人所患的精神病的種類,並且分析病人生活上各種問題如何促使精神病的發生。醫生利用抽血檢查及電腦素描等作為輔助,以排除身體其他部份疾病所導致的精神病病徵。所以,精神科醫生的臨床技巧以及病人是否願意透露病情,對於準確診斷精神病及計劃治療,是最為重要的。 如上述所言,精神病主要是靠醫生的臨床技巧去斷症,抽血檢查及電腦素描是輔助性質;情況跟確診身體其他部份的病 (如心臟病、癌症) 有所不同。這個分別是由於精神病所牽涉的器官是腦部,腦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現今一般腦素描在技術上只可以顯示不少於幾毫米的病變組織,如腦腫瘤或出血,所以,絕大部分精神病中的腦細胞活動異常是不能被顯示出。例如,對於一個思覺失調的病人,一份「正常」的腦素描只是代表病徵不是由於腦腫瘤或腦出血而引致,但這些病徵肯定是由腦細胞異常的活動所造成,而且可透過藥物治療的。總括而言,所有精神病都是腦部病變所造成的。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精神病有什麼成因?

精神病有什麼成因? 精神病所牽涉的器官是腦部。和大部分其他器官的疾病一樣,精神病是由外在及內在的成因一起造成的。 在精神病中,內在的成因主要是由遺傳所造成。「外界壓力」主要來自生活中各種令人傷心及精神耗損的事,例如童年時受虐待、失戀、失業、工作及家庭負擔。精神壓力引致體內產生過量的「壓力荷爾蒙」 (包括「皮質醇」) ,從而損害腦部。其他外界壓力可以是有毒的化學物質 (例如酒精、毒品) ,或者直接的大腦創傷 (例如中風、頭部創傷) 。 若一個人的腦部先天上,基於遺傳因素在生理功能上較脆弱,在面對外來壓力 (如失戀或吸食毒品) ,他的腦袋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時,精神病即告發生。各種精神病有不同的主要症狀,例如抑鬱症的主要症狀是情緒抑鬱;思覺失調的主要症狀是思想及感官異常;老年痴呆症的主要症狀是認知功能受損。症狀之不同取決於腦部哪一個部位受創,以及個人先天上傾向哪一種病。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精神病有哪些常見的種類?

精神病有哪些常見的種類? 常見的精神病包括:老人痴呆症、物質濫用 (如酒精、鴉片、興奮劑等) 有關的精神障礙、思覺失調、情緒病 (包括抑鬱症及狂躁抑鬱症)、焦慮症 (包括泛焦慮症、驚恐症、強迫症等)、飲食失調、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 (包括自閉症、過度活躍症等)。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