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精神病及擁有精神健康?

如何避免精神病及擁有精神健康? 雖然大部份的精神病都有遺傳的因素,但我們仍有很多方法去促進精神健康和減低患病風險。這些方法都容易明白,但亦容易被忽略。 維持身體健康,精神健康與身體健康是互相影響。健康飲食、充足睡眠、經常運動會為你帶來身體和精神健康。 經常運動,運動能有效地減低精神壓力。大部分精神病是由精神壓力所引發的。 保持與人接觸,與人分享快樂及分擔憂愁。 培養嗜好、學習新事物,維持身心活躍 培養正向思維,我們不能控制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但我們可以選擇看每件事物的角度。有證據顯示,「正向心理學」可以促進精神健康。 學習壓力處理 如有精神健康問題,及早尋求協助,因為絕大部分的精神病,現在都有有效的治療,大部分病人都可以康復。 永遠不接觸毒品,不濫用酒精。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在精神病中,什麼是康復?

在精神病中,什麼是康復? 在精神病中,康復是指患者重拾對自己生命的控制權,以及在學業、工作、人際關係上,擁有社會上一般人所應有的機會及角色。要達到這些目標,很需要將由大腦功能障礙而產生的各種病徵糾正,在這一方面,精神科藥物是尤其重要。隨著病徵得到妥善處理,復康訓練以及親友的支持便能幫助患者重拾他在家庭、朋友、及工作間的角色。 康復的進程好比跑一程馬拉松,患者親身跑向康復的目標。身旁的人,包括家人、朋友及醫護人員,提供精神支持、專業意見及有用的工具 (例如藥物治療),以增加患者的力量以跑到目標。歸根究底都是病人自己接納他人意見,採用提供的工具,親身參與各種治療有關的活動,把自己帶向康復的目標。 康復進程就如一場馬拉松般需要很多的勇氣和毅力,而心存希望是最重要的原動力。事實上,的確有足夠的客觀理據去支持這份希望,因為醫學的進步令治療越來越有效。 家人和朋友如何在患者康復進程中提供支持呢?親友愛護患者,替患者感到難過,衷心希望患者康復。但很多時,親友忽略了一些細節,結果未能將關心轉化為一些真正能幫助患者康復的行動。首先,我們很容易忽略了患者在其它方面的長處,例如性格上為他人設想、尊敬長輩;在藝術、體育或烹飪的才能。另外,當親友鼓勵患者接受治療時,患者可能會感到尷尬或羞恥。親友可能不自覺地用了一些錯誤的方法,例如當患者有一些不恰當的舉止,母親基於愛錫患者,着緊患者的生活,可能會責罵他。但當這些不恰當的表現是由於腦部功能障礙,責罵根本沒有療效。 親友應多留意患者的長處,並鼓勵患者發揮。即使只是做好一份嗜好,都已能提升一個人的自信。當親友提醒或建議患者服藥及接受其它治療,必要顧及患者的感受。親友試想想假若自己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問一問自己有什麼說話是自己不想聽到,即可大約知道與患者溝通時要注意的地方。親友應多聆聽患者,引導患者講出他認為對自己有益的做法。相對於別人對患者的規勸,患者往往較容易實行由自己親口說出的事。 在精神病中,康復是指患者重拾對自己生命的控制權,以及在教育、工作、人際關係上,擁有社會上一般人所應有的機會。要達到這些目標,很需要將由大腦功能障礙而產生的各種病徵糾正,在這一方面,精神科藥物是尤其重要。隨著病徵得到妥善處理,復康訓練以及親友的支持便能幫助患者重拾他在家庭、朋友、及工作間的角色。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如何克服對精神病逃避的態度?

如何克服對精神病逃避的態度? 由於社會對精神病的歧視和誤解,面對精神病比面對身體的其他疾病更困難。歧視令患者不願意求診及接受治療,但及早求診及完成治療,正是對抗精神病兩個最重要的步驟。踏出這兩步需要很多勇氣,很多不願求診或未能完成治療的病人,其實很多都感受到精神病病徵所帶來的痛苦。患者如何面對精神病呢? 親友如何鼓勵患者去接受治療呢? 兩個成功的關鍵是: 認識和態度。 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對健康的概念,即是相信什麼是對健康有益及有害,什麼可以治療或預防疾病。一個人對健康的信念很受傳統文化習俗影響,例如在健康飲食習慣方面,香港人比外國的人較受傳統中醫影響,所以在生病時會更注重「戒口」,如傷風感冒時避免進食生冷食品。隨著科學知識不斷發現更多有關健康的真相,很多基於傳統的健康概念被發現為謬誤,尤其是有關於人體大腦方面,因為在一、兩百年前,絕大部分腦部的生理構造仍是一個「謎」。 一直以來,有很多關於精神病的錯誤猜想,例如,精神病都是假扮出來的、精神病人是咎由自取的、精神病反映懦弱的性格、或精神病是無法醫治的。事實上,精神病是由於腦部不同部位受損所造成的,而有各種治療可以幫助腦部的復原。 在態度方面,人面對難以處理的問題時,有時都會採取「否定」的態度,雖然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的確不是解決問題的良好態度。你曾否試過面對困難時 (例如和伴侶有感情問題),採取「否定」的態度,例如扮作若無其事,總是擱置和伴侶理性討論問題的所在?雖然患者已被病徵折磨了一段時間,但他對精神病的恐懼,以及一系列「災難化」的想法(例如,無藥可醫,妻離子散,終身被困精神病院等)令他不能踏出求醫的一步。他可能會告訴自己,只要一日沒有求診,沒有被醫生確診有精神病,自己仍然是精神沒有問題。情況就有如一些人雖然明顯肥胖,以及生活習慣不健康,但堅拒接受身體檢查,因為他們相信只要一日不驗身,沒有被確診有糖尿病或膽固醇高,自己仍然是「健康」,可以繼續現在的飲食習慣。要克服否定及逃避的態度,患者應該告訴自己:「絕大部分的精神病都可以康復」。患者越早接受治療,就越早康復。親友的鼓勵固然重要,但最終都是要靠自己拿出勇氣去求醫。只有克服對問題「否定」及逃避的態度,患者才能求診及接受精神科治療。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