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測試係陽性點算好?

1. 影低測試結果,唔好出門口。 2. 24小時內填寫衛生處網上申報平台表格 www.chp.gov.hk/rat 或致電1836 119 3. 按病情處理   3.1  高風險: 醫院 (如病情嚴重長者、有警告徵狀*人士) 3.2  中風險: 社區隔離設施 (如情況穩定,但居住環境欠佳) 3.3  低風險: 居家隔離/檢疫會收到抗疫物資包 *警告徵狀:服用退燒藥後仍然發燒超過攝氏 38.5 度,並持續多於兩天*、體温攝氏 35 度或以下 、抽搐、呼吸困難或氣促、失語 或不能行動、不能甦醒或不能保持清醒、胸部或腹部疼痛、頭暈或意識混亂或精神 狀態明顯轉變、虛弱或腳步不穩、孕婦的胎兒活動減少或停止(適用於妊娠期24周 或以上的孕婦)、持續不能飲食,或腹瀉 / 嘔吐多於兩天。 *參考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 了解警告徵狀;輕微徵狀人士 請勿前往醫院急症室。 以上(3.1 – 3.3)三種情況,符合完成隔離/檢疫條件便可離開。 有用資訊: (如需日常生活求助熱線 1833 019) (如需醫療協助:醫管局熱線:1836 115) 資料來源:https://www.coronavirus.gov.hk/rat/pdf/rat_flowchart_cn.pdf

Read More

😅精神病有什麼成因?

精神病有什麼成因? 精神病所牽涉的器官是腦部。和大部分其他器官的疾病一樣,精神病是由外在及內在的成因一起造成的。 在精神病中,內在的成因主要是由遺傳所造成。「外界壓力」主要來自生活中各種令人傷心及精神耗損的事,例如童年時受虐待、失戀、失業、工作及家庭負擔。精神壓力引致體內產生過量的「壓力荷爾蒙」 (包括「皮質醇」) ,從而損害腦部。其他外界壓力可以是有毒的化學物質 (例如酒精、毒品) ,或者直接的大腦創傷 (例如中風、頭部創傷) 。 若一個人的腦部先天上,基於遺傳因素在生理功能上較脆弱,在面對外來壓力 (如失戀或吸食毒品) ,他的腦袋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時,精神病即告發生。各種精神病有不同的主要症狀,例如抑鬱症的主要症狀是情緒抑鬱;思覺失調的主要症狀是思想及感官異常;老年痴呆症的主要症狀是認知功能受損。症狀之不同取決於腦部哪一個部位受創,以及個人先天上傾向哪一種病。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精神病有哪些常見的種類?

精神病有哪些常見的種類? 常見的精神病包括:老人痴呆症、物質濫用 (如酒精、鴉片、興奮劑等) 有關的精神障礙、思覺失調、情緒病 (包括抑鬱症及狂躁抑鬱症)、焦慮症 (包括泛焦慮症、驚恐症、強迫症等)、飲食失調、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 (包括自閉症、過度活躍症等)。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精神病有多普遍呢?

精神病有多普遍呢? 精神病比很多人估計的更為普遍,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患上精神病。英國一個大型的調查發現,在職人口之中每六個人便有一個人患有精神病,即是患上精神病就如患上哮喘病一樣普遍。此外,每二十位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就有一位會患上老年痴呆症。在已發展國家,大約百分之五的男士以及百分之十的女士在一生中會患上抑鬱症。在二零零零年,世界衛生組織預期二十年後抑鬱症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重症,僅次於冠心病。 由於社會對精神病的歧視和誤解,令患者不願意求診及接受治療。即使患者鼓起勇氣求醫,他們常常也要隱瞞自己的病。這令到一般人有錯覺,以為精神病很罕見。所以當我們明白精神病並非是絕症以及其普遍性,我們便更能幫助自己及其他人克服精神病患。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什麼是「精神病」?

什麼是「精神病」? 當心臟病牽涉的器官是心臟,精神病所牽涉的器官是腦部。在精神病中,大腦某部分受損,產生了各種病徵,包括認知功能、思想、情緒、感官、行為、生理功能 (如睡眠、食慾) 的異常,並影響一個人在生活上各方面的表現。和其他器官的疾病一樣,絕大部分的精神病都可以透過適當的治療而康復。隨著科研的發展,在最近的二、三十年,精神科治療得到很大的改進,尤其是在藥物治療方面。 要明白精神病,有兩個重要的概念要了解: 1. 「腦部」 (brain) 與「心理」或叫做「精神」 (mind)的關係;2. 「腦部」與「身體各部分」的關係。 我們所講的「心理」或「精神」(mind) 其實是一種大腦活動的表現,其中包括思想、情緒、行為、感官等。大腦就是產生「心理」的器官。 大腦作為身體其中一個器官,其運作與其他器官是息息相關。正常的大腦運作有賴其他器官的正常運作,例如,若果心臟衰竭,大腦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腦部便不能正常運作,導致神智不清。同樣地,腦部亦影響其他器官的運作,例如,大腦想起一些令人驚嚇的事物,即時會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由此可見,「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密不可分的。 參考資料: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Read More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