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模型悄然崛起:低成本與高效率重塑矽谷格局

在科技創新的前沿——美國矽谷,一場無聲的革命正在悄然發生。曾經由美國公司主導的人工智慧(AI)領域,如今正迎來來自中國的強勁挑戰。以阿里巴巴(Alibaba)、Z.ai、Moonshot和MiniMax等為代表的中國AI開發者,憑藉其「開放模型」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正迅速贏得美國企業的青睞,並贏得了諸多科技領袖的讚譽。

中國AI模型的「開放」戰略與成本優勢

與美國科技巨頭傾向於封閉式或高價模型不同,中國的AI模型採取了「開放」策略。這意味著它們公開了訓練模型的參數,即「權重」,允許開發者免費下載和使用。儘管運行這些模型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但中國的AI公司通過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託管服務,成功地降低了使用門檻。

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它能極大地吸引資源有限的初創公司。這些初創公司往往需要進行廣泛的實驗,而低成本的模型讓他們能夠負擔得起,這也使得中國的AI模型在創業生態系統中迅速普及。正如Tech Buzz China創始人Rui Ma所指出的:「這些通常是成本敏感的早期公司,他們會進行大量實驗,而其中許多可能無法生存。」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開發者,如北京的Z.ai和杭州的DeepSeek,已經能夠利用非美國出口管制的老一代晶片,以相對較小的規模進行模型訓練和運行。這不僅顯著降低了他們的營運成本,也使得他們能夠以比矽谷競爭對手低得多的價格提供服務。AllianceBernstein在2月份的一份分析報告中估計,DeepSeek的模型定價當時比OpenAI的模型便宜高達40倍。

矽谷的「悄然」接納與積極評價

中國AI模型的崛起並非僅僅停留在紙面數據。一些矽谷的知名企業家已經公開表達了對中國AI模型的肯定。Airbnb CEO Brian Chesky在10月份透露,該短租平台選擇了阿里巴巴的Qwen模型,而非OpenAI的ChatGPT,並稱讚Qwen「快速且便宜」。無獨有偶,Social Capital CEO Chamath Palihapitiya在同月表示,他的公司已經將大部分工作遷移至Moonshot的Kimi K2,因為它「性能遠超」且「便宜得多」。

此外,在程式設計社群中,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兩款受歡迎的美國開發者工具——Composer和Windsurf,實際上是基於中國模型構建的。儘管開發這些工具的公司Cursor和Cognition AI尚未公開證實,但Z.ai已表示,這些猜測與其「內部調查結果」一致。

Nathan Lambert,Atom Project的創始人,一位倡導開放模型的機器學習研究員,認為這些公開的例子僅僅是「冰山一角」。他告訴Al Jazeera:「中國的開放模型已經成為美國初創企業的『事實標準』。我親身聽說過許多其他備受矚目的案例,許多最受推崇和炒作的美國AI初創公司,都在使用Qwen、Kimi、GLM或DeepSeek等模型進行模型訓練。」

數據佐證:中國模型在開源領域的強勁勢頭

儘管難以精確量化不同AI模型的具體使用情況,但行業數據無疑顯示了中國模型的日益普及。根據OpenRouter平台(連接開發者與AI模型的平台)的數據,在最近一周內,包括MiniMax的M2、Z.ai的GLM 4.6和DeepSeek的V3.2在內的中國AI工具,佔據了使用量前20名模型中的七個席位。在編程用途的前10名模型中,有四個是由中國公司開發的。

在開放模型領域,中國的領先地位更加明顯。根據Atom Project對Hugging Face(一個流行的模型託管平台)數據的分析,截至10月,中國模型的累計下載量已超過5.4億次。這表明中國的AI技術,尤其是在開源社區,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普及程度。

出口管制下的「韌性」與「創新」

令人關注的是,中國AI模型的崛起發生在美國對中國科技行業實施出口管制,特別是對先進晶片的限制之下。然而,這些管制並未能阻止中國開發者達到矽谷科技巨頭的技術水平。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AI專家Toby Walsh認為,中國模型的成功「證明了出口管制在限制中國方面的失敗。」他進一步指出:「事實上,它們反而促使中國公司變得更加足智多謀,開發出更優秀的模型,這些模型更小,並能在老一代硬體上進行訓練和運行。這正是『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的體現。」

這種現象與中國在其他產業,如太陽能電池板領域的策略有相似之處——通過廉價產品「淹沒」市場。北京的科技分析師Poe Zhao在其Substack電子報「Hello China Tech」中寫道:「這是在軟體領域上演的『太陽能電池板劇本』。」

未來展望:多元化市場與高低端競爭

儘管中國AI模型在成本和效率上表現出色,但分析師們認為,美國科技巨頭在高階市場和對國家安全要求極高的垂直領域仍然佔據主導地位。Rui Ma預測,AI的發展可能會效仿Android和iPhone平台的軌跡,Android擁有約三倍於iPhone的全球用戶。他表示:「從長遠來看——很可能比我們在移動時代看到的速度更快——AI的採用可能遵循類似的經濟動態。世界上有更多的用戶優先考慮可負擔性,而不是選擇高端選項。」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最高的利潤和市值將集中在低端市場。「價值可能仍然集中在高差異化、高性能和高信任度的產品上,」Ma補充道。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AI教授Greg Slabaugh表示,對於中國模型在財富500強企業和監管嚴格的行業中的廣泛應用,可能「尚未迫在眉睫」。他預計,如果出現「嚴峻的覺醒」,那也將更多地來自於定價和靈活性方面的考量,而非突然取代美國模型。

抓住機遇:擁抱AI的未來

中國AI模型的崛起,不僅是對現有市場格局的衝擊,更是對整個AI行業發展模式的啟示。低成本、開放和高效的AI模型,為全球科技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為資源有限的初創企業提供了寶貴的機會。

無論是尋求降低營運成本的初創公司,還是對AI技術創新充滿好奇的開發者,了解並嘗試這些來自中國的開放模型,或許是探索AI無限可能性的重要一步。隨著AI技術的快速迭代和應用場景的日益拓展,未來AI市場的競爭將更加多元化和激烈。

立即加入🚀🔥Mentalok 慢得樂 Vibe-Coding & Tech Startup創業課程官方頻道,取得更多即時AI,創業及Funding資訊。

立即加入🚀🔥Mentalok 慢得樂 Vibe-Coding & Tech Startup創業課程官方頻道,取得更多即時AI,創業及Funding資訊。

Related Articles

2025 下半年 AI 開發設計工具:工程師、設計師、創業家必備指南

隨著 AI 工具進入專業化分工時代,2025 年下半年湧現一批功能強大的開發設計平台。本文將深入探討 Code-Only 與 Code+Design 兩大類型的頂尖工具,協助技術專業人士及跨職能團隊優化開發流程。
Read more
在薪水停滯、物價上漲的時代,創業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本文深入探討20種經過市場驗證的小額創業模式,並提供從策略思考到實踐執行的完整指南,助您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之路。
探索2025年最值得學習的程式語言,助您掌握AI、網頁開發與軟體工程的未來趨勢。本文深入分析Python、JavaScript、C++等熱門語言的優勢、應用場景與學習建議。
zh_HKChinese